3月5日,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,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。报告提出,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系数,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。繁荣新闻出版、广播影视、文学艺术、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。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,深化网络生态治理。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,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,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。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。
外地人来山东绝不能错过的“打卡项目”,登泰山、逛泉城、游曲阜、吃“嘎啦”(蛤蜊)。作为旅游大省、文化强省,近年来,山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成效显著,如今再来山东,传统行程之外又增加了不少新项目,去趵突泉吃一根文创雪糕、到曲阜尼山圣境走一走。即便不来山东,各大媒体社交平台上,“文化山东”也频频出圈,城子崖遗址现身央视,“山东元素”在冬奥会开幕式大放异彩,直播间里“好品山东”又上新了……乘着“两会”的东风,古老的齐鲁文化又将焕发新的生机,为全国“两创”实践贡献“山东力量”。
春节、冬奥期间,“山东手造”频繁出圈。先是一盏“淄博造”虎悦春碗搭上央视春晚大IP,刷爆热搜;紧接着,一款国潮范儿和科技范儿兼具的“冬奥杯”又圈粉无数,让淄博近万年的陶瓷文化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……为深入推进“两创”,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现代化、当代化、生活化为文造情,2021年,山东省创新性推出全新文化创意品牌“山东手造”。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,“山东手造”首次亮相,600平方米的“山东手造”精品展区集中展示陶琉、柳编、汉服、鲁绣等全省最有代表性的手造精品资源董洵,吸引众多目光。为持续擦亮“山东手造”品牌,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,山东还通过传统手造产业与新技术的深度渗透,叠加智能制造、数字赋能,形成“山东手造”产业新动能。业内人士认为,“山东手造”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,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,壮大文化实力的重要支点,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及扩大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。
山东始终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,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、传承者,做优秀传统文化“两创”的探路者、先行者,通过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,开创了多点开花、整体推进、重点突出、特色鲜明、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,逐渐形成以融合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“山东路径”。
山东的“两创”,首先是在阐释研发上“创”。“全球汉籍合璧工程”被正式列入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”,该工程致力于系统调查海外汉籍,目前已复制回归并归并影印出版《铁冶志》《子海珍本编•海外卷(日本)》等数百册珍稀汉籍。推出“儒学大家”计划,组建起多个高端学术团队,建成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,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,力求在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中掌握充分话语权,成为全球儒学文化研究新高地。
山东的“两创”,是在保护传承上“创”。近年来,山东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聚焦大运河、长城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谋划实施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大工程、重大项目;不久前,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遗址位置确定,引发考古界普遍关注,而这样的高光时刻在山东并不少见;此外,通过规划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、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、大运河文化带、齐长城文化带、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带,设立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,举办山东文旅博览会、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,全省文化产业有了新引擎,传统文化“两创”有了新动能……
山东的“两创”,是精品频出的“创”。大型纪录片《稷下学宫》、电视剧《瑞蚨祥》、电影《我的父亲焦裕禄》、话剧《孔子》、交响音乐会《黄河入海》、吕剧《大河开凌》、京剧《大运河》《燕翼堂》、杂技剧《铁道英雄》等艺术精品,一经推出好评如潮。其中,大型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、歌曲《和祖国在一起》摘得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现代柳琴戏《沂蒙情》获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,《沂蒙儿女》入选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。
山东的“两创”,也是在公共普及上“创”。近年来,山东立足资源禀赋,深入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,聚焦道德品行、家国情怀、干部政德等时代命题,山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成果。如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,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、进课堂;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,成为中央党校、浦东干部学院等的培训点;开展善行义举“四德榜”“齐鲁家风”等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等。
山东的“两创”,还是在开放交流上“创”。2021中国(曲阜)国际孔子文化节·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内齿圈,17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达成“尼山共识”,倡导通过文明之间的对话,化解当前世界面临的危机和困境;与此同时,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手中之竹,通过打造“孔子故乡·中国山东”外宣品牌,儒家文化名片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上越发闪亮。
“两创”方针为山东指明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前进方向,明确了山东在全国文化繁荣发展大业中的责任担当。2022年,山东将在夯实既有成绩的基础上,不断提高文化创造力、传播影响力、宣传引导力,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。
守护传统文化,就是守住文化自信的根,在历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保护传承上,山东的“两创”实践,将体现出更大力度。积极参与“中华文明探源”“考古中国”重大工程,擦亮“海岱考古”品牌画梅题记,重点抓好临淄稷下学宫遗址、沂水跋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工作,会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院校机构,开展联合攻关,推出一批研究阐释成果。抓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,加强古籍保护修复和研究,推进实施全球汉籍合璧工程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,离不开平台和载体。今年山东将打造多个文化传承发展、创新示范区,谋划推进长城、大运河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(山东段)建设。统筹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、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。
巩固山东“两创”实践取得的丰硕成果,还要加强创新的力度,让齐鲁文化持续跨界、融合车座动联接、破圈,拓宽“文化+”的路径。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推进文旅融合发展,提升旅游发展大会影响力,擦亮“好客山东”“山东手造”品牌。冬奥会带动“冰雪旅游热”,山东省体育局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借势联合发布了“冰雪主题2022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”机械设计,助力北京冬奥会,促进山东省冰雪运动发展。3月4日,“山东手造”推进工程视频会议在济南召开。会议指出,山东将高起点推进“山东手造”品牌建设。一要在济南建设展示体验中心,打造集展示、体验、销售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。二要打造一批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非遗工坊,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。三要推动“山东手造”进高速公路服务区,建设覆盖全省的常态化展示销售区。四要推动“山东手造”进景区,推出一批手造特色研学线路。五要办好中华传统工艺博览会、中华篆刻博览会,举办“振兴传统工艺·鲁班杯”,推动山东成为文化创意的隆起带、手造人才的集聚地。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,山东提出创新发展文旅、康养两大国际化“标杆”产业。鲁商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兼山东文旅集团董事长高洪雷说,他们把2022年确定为对标提升年,集团各二级单位将“走出去”对标华住集团、无锡灵山集团等行业龙头,学习经验,解放思想,强化创新,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文旅集团。
实干是山东的标签,丰富“两创”的实践成果,“讲好山东故事”至关重要,在文化传播交流上展现新作为是新时期“两创”的重中之重定位座支板。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“加强文化宣传创新”:要在推动文化“两创”上下更大功夫,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,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,擦亮“好品山东”“山东手造”等新名片。虎年春节,“好品山东”率先破圈,“央视春晚小品带火‘山东好品’”“50套防切割滑冰服交付,助力山东健儿备战冬奥会”“山东造雪蜡车助力中国军团逐梦冬奥”等话题的带动下,“好品山东”一经推出便大放异彩。2022年,山东将继续办好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、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,提档升级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”“山东人游山东”等活动,目前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筹备工作已经启动。山东“两创”实践升级,必须打好“孔子牌”。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、副主任国承彦介绍,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在积极筹备中,为进一步增强论坛的世界性、国际化,将面向全球发布主题,广泛征集与会论文,积极邀请外国政要、驻华使节、友城市长、国际知名学者等参加论坛。与此同时,全面提升论坛国际传播力,贡献中国智慧,展现山东形象。
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。齐鲁大地上每一次卓有成效的实践,都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精彩注脚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